前言:
陶行知指出:“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。生活无时不变,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。”生活中处处是可以给予孩子教育的契机。
活动缘起:
正值春暖花开,万物复苏的时节,大自然中藏着诸多各供孩子探究的资源,田间蚕豆花开,绿油油的豆子挂满枝头,现在正是蚕豆丰收的季节,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,引导幼儿通过观察、比较、操作、实验等方法,学习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。借由孩子们对蚕豆的兴趣小D班老师带着孩子们,开启了探究蚕豆的趣味活动之旅。
相遇 蚕豆:
1、看一看、摸一摸
大家先来观察看一看,蚕豆的颜色、形状,闻一闻味道,摸一摸什么感觉。
该怎么剥?
应该可以咬开吧。
我有指甲,可以剥。
要使劲按,它就会蹦出来。
我可以用手使劲掰开。
2、蚕豆原来长这样
——“我发现有的蚕豆大,有的蚕豆小”。
——“那你们猜一猜每个蚕豆荚里面有几个蚕豆宝宝?”
——“这是三个的,这是两个的”。
继续往里剥,里面是豆瓣,豆瓣一分开,里面还有小芽。
别小看这简单的剥蚕豆,对孩子们的挑战可不小。你看,他们剥的剥、扯的扯、掰的掰,个个情绪高涨,兴趣浓厚,有的还开心地和边上的同伴比赛呢!“我剥了四颗,你呢?”......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。
3、我们一起来看看蚕豆的结构图
老师:“蚕豆上弯弯的是啥?有什么作用?”
兮诺:“这个弯弯的能让蚕豆变大”
然然:“这是蚕豆的眼睛”
桐桐:“这是它的嘴巴可以喝水”
玩转 蚕豆:
当蚕豆出现在孩子们的游戏环境中随手可用,在幼儿和材料的互动中,展现出的是来自于幼儿本身对蚕豆的探索。
1、蚕豆荚:
蚕豆荚散发着与众不同的魅力,吸引着孩子们去认识,去互动,去创造!小小的蚕豆,撬动了孩子们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,借助彩色的黏土材料赋予了蚕豆新的意义。
2、蚕豆拼一拼:
小班的数学活动中,常常会出现认识图形的活动,当我们发现孩子们对图形感兴趣时,便有效的将干蚕豆投放到益智区、建构区,尝试着提供有效的意图材料,激发幼儿的兴趣“蚕豆可以怎么玩?”
—— “蚕豆可以拼出线条。”
——“瞧!我拼出了三角形。”
—— “我还能拼出小鱼。”
—— “我也能拼出爱心。”
—— “豆夹可以拼出花朵。”
—— “看,我把豆豆圈在里面了。”
3、当蚕豆与牙签相遇:
——我用蚕豆搭建了一座房子。
——这是挖掘机哦。
——我搭的机器人。
——这是我拼的小猫。
几轮尝试下来,孩子们发现牙签轻而易举的就把胡豆戳穿了,当把更多的胡豆和牙签连接时,宝贝们惊奇的发现组合出有趣的立体造型。
孩子们从简单的单线条,拼出了普通形状,一步步的拼出了动物形状,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的思维能力,想象力都得到了提升。
4、晒蚕豆
想要更长久的保存蚕豆,经过孩子们的讨论觉得把蚕豆晒干。将剥好的蚕豆放置到通风、干燥处或者太阳下暴晒,等待水分蒸发后成干蚕豆。
活动感悟:
在自主游戏中,我们发现孩子们是能够将生活经验迁移,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,而老师要做的,就是退后观察,适时地提供适当的材料来支持孩子的发展。
大自然是活教材,更是孩子们多元的学习活动室。当生活和游戏与教育融合共生,一颗小小的蚕豆,吸引着孩子们去发现,去探究,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,建立起对自然生命的敬畏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支持孩子们的深度学习与发展,让教育自然生发。
期待孩子们去参与、去挖掘、去感悟更多的趣味!